塑胶模具钢

刚刚富阳重磅发布

产品详情

  为认真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高水平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加快建设高效生态农业强区,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先行,根据省委、省政府《关于2023年高水平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实施建议》精神,结合我区实际,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以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中央、省、市委农村工作会议要求,聚焦共同富裕大场景下的乡村振兴,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坚持农业现代化与农村现代化一体推进,立足加快现代产业、现代城市、现代治理立起来,高水平推进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构建有利于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体制机制,为打造现代版富春山居图贡献“三农”力量。

  2023年,全区农林牧渔业增加值增长2.5%,农业劳动生产率达到6.6万元/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7%,城镇和乡村居民收入倍差缩小到1.6左右,低收入农户收入增幅达到10%以上。

  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深化农业“双强”行动,夯实粮食安全根基,确保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23.02万亩以上、总产量稳定在2亿斤以上。落实优化粮食生产扶持政策,促进农户种粮积极性。实施粮食产业“五优联动”行动,健全粮食应急保供体系,稻谷应急加工能力达到350吨/日以上,应急供应网点达到30个以上。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严控耕地转为其他农用地。巩固“田长制”成果,实现耕地违法问题早发现、早制止、早处置。新建和改造提升高标准农田1万亩以上,快速推进永久基本农田建成高标准农田,推动永久基本农田、高标准农田、粮食生产功能区“三区合一”。强化农村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更新改造灌溉设施30座,除险加固病险水库5座,整治病险山塘9座。(区农业农村局、区发改局、区财政局、市规划资源局富阳分局、区商务局、区供销总社)

  做优做强蔬菜、茶叶、水果等特色产业,提升种养殖业生产能力,保障人民“菜篮子”“米袋子”,培育“三品一标”绿色农产品品牌,实现农产品优质优价。全力发展林下种养和林下产品采集初加工,发展“一亩山万元钱”林下经济0.3万亩,认定林下道地中药材种植基地1个,新种和改造油茶面积0.2万亩。实施畜牧业高水平质量的发展行动,能繁母猪存栏稳定在0.55万头以上。稳定保障性蔬菜基地面积,蔬菜产量保持在43万吨左右。实施水产健康养殖和生态养殖示范区建设行动,水产品产量保持在2万吨以上。做好“菜篮子”基本的产品价格监测预警工作。(区农业农村局、区发改局、市规划资源局富阳分局、市生态环境局富阳分局)

  加快打造农业科学技术创新高地,持续稳定实施农业新品种选育,完成农业种质资源普查。深化科技特派员制度,省市区联动选派科技特派员45人次。完善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强化公益性服务功能。推进丘陵山区适用小型农业机械推广应用先导区建设,建设区域性农事服务中心1个、全程机械化农机服务中心1个、全程机械化应用基地2个、农机创新试验基地1个。优化农机购置与应用补贴政策,开展先进适用农机推广应用。加快建设水稻集中育秧中心和设施蔬菜育苗中心。(区科技局、区农业农村局)

  实施粮食生产功能区、现代农业园区、智慧农业、农产品冷链物流、农产品加工等项目建设,加快现代农业基础设施补短提能。计划培育农夫乐园5个、特色提升型未来农场1个、数字农业工厂(基地)5个。支持分级分类建设产地冷链集配中心,加快粮食烘干、农产品产地冷藏、冷链物流设施建设,建设放心农贸市场4家。做强“富春山居”区域公共品牌,探索共享田园等新模式,新增绿色食品5个。(区农业农村局、区发改局、区财政局、区文广旅体局、区数据资源局、区科技局、市规划资源局富阳分局、区商务局、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区供销总社)

  稳步推进农业领域碳达峰碳中和,新建生态低碳农场5家。深化“肥药两制”改革,推动配方肥替代平衡肥扩面,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率达到92%。深化健康土壤行动,扎实推进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达到93%以上。创新稳粮肥田、园地套种等种植技术,推广“稻田养鱼”“稻虾轮(共)作”等种养模式。严格执行富春江流域休禁渔期制度,开展水生生物增殖放流,加强渔业资源修复保护。(区农业农村局、区科技局、市规划资源局富阳分局、区供销总社)

  深入推动“农业+”文章,围绕“中国农民丰收节”,办好“稻香节”“江鲜大会”“斗茶大会”等农事节庆活动。鼓励个人、企业等市场主体下乡以租赁、合作等方式,租赁农村闲置房屋发展居家康养、乡村旅游(民宿、农家乐)。建设民宿(农家乐)集聚区2个以上,其中精品民宿10家以上。深化“百县千碗·富春味道”特色产品研究开发,打造省市级百县千碗特色店,探索“百县千碗·富春味道”预制菜品系开发。培育网上农博、直播带货等农产品电子商务,建成电子商务专业村8个以上。(区农业农村局、区交通运输局、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区应急管理局、区气象局)

  完善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建设,快速推进国土空间总体设计、详细规划以及专项规划编制。城镇和乡村单元详细规划全域覆盖,落实建设用地边界管理,实现公共配套、基础设施和农居布点等全要素布局。加强国土空间用途管制,按要求推进国土空间用途管制数据规范试点和监管系统建设试点。将村庄规划纳入村级议事协商目录。强化乡村建设规划许可管理,推进“空心村”综合整治和开发利用。扎实开展土地综合整治,完成整治项目2个,新立项乡村土地综合整治项目1个。整体推进农用地和建设用地整理,盘活农村存量建设用地,优先保障乡村建设用地需求。(市规划资源局富阳分局、区农业农村局)

  以美丽乡村为底色,未来乡村为示范,标杆点线为载体,共同富裕为追求,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构建现代版富春山居图田园画卷。全面收尾新时代美丽乡村建设,实现整治提升全覆盖。坚持以产业为导向,开展富春山居标杆点线建设,打造集美丽乡村、美丽经济、美丽人文、美丽数智为一体的标杆,实现内外统一、和谐和美示范。坚持强村与富民、改善人居环境与优化公共服务并重,建立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体系,上下联动推进和美乡村建设,新建省市未来乡村4个以上、数字乡村10个以上,启动建设标杆点10个、未来乡村引领示范带1条。(区农业农村局、区委宣传部、区妇联)

  以整体大美、各具特色为导向,深入推动富春山居城乡风貌管理,打造3个城市(县域)风貌样板区,积极争创“新时代富春山居样板图”、美丽城镇样板乡镇、未来社区、未来乡村等省级样板系列,打响“富春山居·画在浙里”品牌。继续深化农村里的生活垃圾、污水、厕所“三大革命”,持续开展村庄清洁行动,健全农村人居环境整改治理提升长效机制。尊重村庄原有肌理,实施微改造、精提升,推进村庄空间梳理。要强化设计改变乡村,严格落实“带方案审批”,加强村庄风貌引导和农房管控,联动推进农房改造、美丽庭院、拆围透绿、杆线整治,实现新建房屋风貌有特质、现有农房整体有提升,乡村风貌得到一定效果管控。(区住建局、区经信局、区农业农村局、区综合执法局、区交通运输局)

  实施“浙文惠享”工程,加大富春江诗路文化挖掘利用,持续办好公望文化周、郁达夫小说奖、龙门风情节、家在富春江上、“富春山居读书节”全民阅读等活动,推进城市书房、文化驿站等乡村新型文化空间建设,推进“15分钟品质文化生活圈”逐步实现区域全覆盖。实施1个历史背景和文化(传统)村落保护利用重点村项目,探索开展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推进基础体育场地设施建设,形成供给丰富、布局合理、功能完善的“10分钟健身圈”,有效满足群众多层次多样化的健身需求。培育2个“浙江文化标识”,建成乡村博物馆3家以上。(区委宣传部、区农业农村局、区文广旅体局)

  以数字化改革为牵引,创新基层治理模式,提升基层治理效能,推动基层治理从“数治”向“智治”升级,加快实现区域治理现代化。以区“四治融合”试点工作方案为蓝本,明确“6+40”条“四治融合”创建标准,持续推进以党建为统领,乡村自治、法治、德治、智治融合发展的现代化治理体系,力争通过试点先行、经验推广,形成一套可复制、可推广、可借鉴的富阳区“四治融合”乡村治理标准体系。持续完善“党建统领村社智治”体系,建强综合执法、矛盾化解、社工网格三支队伍,优化村社网格设置,摸清基底数据,持续提升单元预警指挥、应急处置能力,确保“小单元”发挥“大作用”。以新时代枫桥经验60周年为契机,深入推动“家和睦邻”工程,着力健全完善矛盾纠纷多元调解体系;强化两新党组织建设,做强“小队会”“工棚会”等全过程人民民主品牌,打造基层治理富阳样板。常态化推进农村地区扫黑除恶工作,大力推进非法宗教组织、违法宗教活动治理,规范农村宗祠建设、使用、管理。推进“浙江有礼˙富春风尚”区域文明新实践,建强用好“道德评议会”等基层组织,强化村规民约等约束作用,加强家庭家教家风建设,推进移风易俗,推广文明餐桌,培育宣传一批“富春风尚·文明好乡风”。(区委政法委、区委组织部、区委宣传部、区委统战部、区农业农村局、区民政局、市公安局富阳分局、区司法局)

  坚持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双轮驱动”,提升基础设施支撑能力和公共服务保障能力,完善内外交通网络,更新韧性管网设施,布局数字基础设施。提升生态环境承载能力,深入推动“污水零直排区”和“无废城市”提质增效,推动生活垃圾和建筑垃圾源头减量化。积极创建国家园林城市、森林城市,完善生态绿地、绿道系统。(区发改局、区教育局、区卫生健康局、区数据资源局、区住建局、市生态环境局富阳分局、区交通运输局)

  打造“四好农村路”2.0版,完成新改建农村公路10公里、养护工程80.7公里。以河湖长制为抓手,建设美丽河湖1条、“水美乡镇”1个以上,推动“美丽河湖”向“幸福河湖”迭代升级,构建宜居宜业宜游的全域幸福河湖。完善农村供水县级统管机制,城乡供水同质化率稳定在96%以上。加快新时代乡村电气化村建设,农村地区供电可靠率达到99.9%,建成新时代乡村电气化村20个。加强农村燃气供气规范化建设。支持农村清洁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加快抽水蓄能重点项目建设,推进绿色能源站试点建设。(区发改局、区农业农村局、区住建局、区交通运输局、区供电公司)

  进一步优化城乡教育资源布局,推动新时代城乡义务教育共同体建设,擦亮全国新劳动教育实验区品牌,抓好公办幼儿园和普惠幼儿园建设,扩大优质学前教育学位供给,打造幸福幼教。深化县域医共体建设,推动“名医名科名院”工程,实施富春乡贤名医“师带徒”等医卫人才教育培训行动;迭代升级“富医互认”等重大应用,探索慢病“2+3”全周期管理,推进健康电子档案开放共享,新改扩建规范化村级医疗机构3个,达到国家服务能力评价标准的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占比100%,建设1家以上基层“旗舰中医馆”,建设2家“医防护”儿童健康管理中心。着力打造“15分钟居家养老服务圈”,通过建立“社区+物业+养老”特色服务队伍,推动长期护理保险试点全区域覆盖,新增一批认知障碍照护专区床位。改造和建设一批社区食堂、社区助餐服务点。推进全国基层老年协会能力提升首批试点,深化“空巢老人安全守护”应用场景。(区发改局、区委组织部、区教育局、区卫生健康局、市医疗保障局富阳分局、区人力社保局、区民政局)

  推进农民工参保扩面,新增残疾人稳定就业和扩大农民工就业创业。加强重特大疾病保障,完善防范化解因病致贫返贫长效机制,稳步提高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水平。加强“一老一小一残”帮扶,落实困难人员参加城镇和乡村居民基本养老保险政府代缴、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等政策,完善农村残疾人社会保障制度。(区人力社保局、区财政局、区妇联、区残联、区教育局、市医疗保障局富阳分局、区民政局)

  出台并实施新一轮《村级集体经济巩固提升三年行动计划》,全部村(社)实现年收入80万元以上且经营性收入50万元以上。进一步规范发展强村公司,推广“片区组团”发展模式,推进实施区级“飞地”抱团项目2个。实施乡村点亮行动,因地制宜开展村庄经营。鼓励闲置宅基地和闲置农房盘活利用,探索委托出租、合作开发、回收开发、入股经营等盘活方式。引导有条件的村持续开展村庄经营,帮助经营基础好的村招引一批懂农村、善经营、会管理的专业人才或团队参与乡村运营。实施乡村绿领人才培育、乡村工匠培育、农业有突出贡献的公司倍增强能等计划,完善联农带农机制,带动农民多途径就业。深入实施共富工坊建设,通过开发乡村公益性岗位,促进农民就地就近就业。推进地理标志富农集成改革,地理标志品牌使用率达到80%。(区农业农村局、区委组织部、区财政局、区妇联、区文广旅体局、市规划资源局富阳分局、区市场监管局)

  加快数字乡村建设,推进乡村数字产业增效、数字服务提质、数字基础提升。引导平台经济赋能“三农”发展,快速推进农村信用信息体系建设,以数字化手段推动各类要素支持农业农村。加快“乡村大脑+浙农系列应用”落地,“浙农码”用码量日均0.13万次。培育和引进乡村数字技术人才,建立农村数字化培训和实践体系。实施乡村数字化新基建工程,加快乡村5G基站建设进度,推进北斗卫星导航系统、遥感、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型数字化技术在农业农村领域应用。(区农业农村局、区经信局、区委网信办、区数据资源局、区商务局)

  加快建设“惠农政策直通车”“浙里农事”应用,充分释放惠农政策效应。完善农业农村招商项目库,制定发布招商投资指引。规范农业农村行政审批事项服务指南,规范技术审查、现场勘验等特别程序行为。完善网上办事引导功能,实现“一搜就找到、一看就明白、一点就能办”,推动“网上掌上可办”向“好办易办”转变。推进部门数据共享、互通互认,提高申请信息共享率,普及电子证照。优化农业农村项目用地、环评等审批流程。(区农业农村局、市规划资源局富阳分局、市生态环境局富阳分局、区市场监管局)

  根据省市部署,有序推进农村土地第二轮承包到期后延包工作。鼓励农田集中连片流转,规范推进土地承包经营权纳入不动产统一登记,建立农村土地承包合同管理和登记颁证“一件事”联动机制。深化农业标准地改革,实施农业标准地试点,新增农业标准地0.3万亩。探索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试点,建立入市土地增值收益合理分配机制。(区农业农村局、区财政局、市规划资源局富阳分局)

  深化“三位一体”农合联改革,支持发展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培育壮大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提高农业生产经营组织化、集约化、专业化、社会化程度。强化农业有突出贡献的公司带动作用,健全联农带农支农惠农机制,引导通过订单收购、保底分红、二次返利、股份合作、吸纳就业、村企对接等多种形式,把现代农业生产标准、技术、要素等导入小农户,增强对小农户的产业化持续带动能力。推进“经营主体+小农户”“农业双强+小农户”“农事服务+小农户”,率先构建小农户与现代农业有机衔接机制。(区农业农村局、区供销总社)

  坚持把农业农村作为一般公共预算优先保障领域,预算内投资进一步向农业农村倾斜,土地出让收入用于农业农村的资金占比达到6%。开展金融机构服务乡村振兴考核评价,力争全区涉农贷款余额超过580亿元。深化绿色金融改革和普惠金融服务乡村振兴改革。完善政策性农业信贷担保体系,省市县协同、“政银担”合作支农模式实现基本覆盖。完善和规范乡村振兴基金使用和管理。(区财政局、区发改局、区农业农村局、区金融办、人行富阳支行)

  国土空间规划安排不少于10%的建设用地指标重点保障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用地、至少5%新增建设用地指标保障乡村重点产业和项目用地的政策。合理确定农业生产、农村居民点、乡村公共设施、基础设施、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等用地布局,城乡增减挂钩指标优先用于农村建设需要。落实农业重大产业项目用地保障机制,实行单列跑道、单设标准。建立乡村重点产业和项目用地保障督查审计机制。(市规划资源局富阳分局、区发改局、区农业农村局、区住建局)

  完善农民学校以及实训基地和田间学校培训体系,加强农业经营主体教育培训。实施乡村绿领人才培育计划,新招引100名以上新乡贤参与乡村振兴。选优配强新一轮村、农村工作指导员和驻村工作组。完善农技人员、乡村卫生人员、农村学校教师和紧缺学科教师定向培养工作机制,加强乡村数字化建设人才引育,培养乡村振兴科技领头人10名以上,支持开展技术创新活动并鼓励拥有知识产权。加快面向农业农村的职业教育建设,完善农林类院校涉农专业免学费政策。建立乡村人才信息库和需求目录。(区农业农村局、区委组织部、区委统战部、区总工会、区教育局、区卫生健康局、区人力社保局、区市场监管局)

  树牢大抓基层鲜明导向,深入实施红色根脉强基工程,深化“三方协同”、“擂台比武”等机制,全域推动村社争星晋位,持续锻造坚强战斗堡垒。推进现代社区建设十大“倍增”工程,完善村干部、专职社工、网格员“六个一体”管理机制,打响“家在富春山居”品牌。迭代“双线联动”为民服务机制,打造“调查研究—察觉缺陷—研判解决—群众评价”的双线落实机制。规范村级组织工作事务、机制牌子和证明事项,健全落实落到基层事项准入机制。(区委组织部、区农业农村局、区财政局、区民政局、区供销总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