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行业动态
行业动态

AI时代的设计新变革

  继AlphaGo打败围棋世界冠军后,2022年底,美国OpenAI公司发布的ChatGPT再次将人工智能技术推上新高度,也有人将这一年定为人工智能生成内容(Artificial Intelligence Generated Content,AIGC)元年。随后,人工智能通用大模型迅速在各个行业渗透,并对社会造成深远影响。以设计学为例,作为一门交叉性、综合性学科,它的发展与科学技术息息相关,而AI通用大模型的兴起,将引发高校设计人才教育培训目标的转变以及教育教学形态的更替。

  9月2日,2023清华大学AIGC设计创新峰会在清华大学举行,此次峰会以“AIGC赋能下的设计、计算与数字化的经济”为主题,全面聚焦前沿人工智能技术对设计创新领域的范式革命。9月21日至10月7日,2023北京国际设计周期间,相继举办论坛关注“AI时代下的设计思维”“元视野:技术涌现与未来设计”“设计思维与数字生活”“以设计美育培育新时代大国少年”等话题,探索AI时代背景下设计教育的变革与创新,以及设计人才培养的新模式。9月26日至10月2日,2023世界设计之都大会在沪举办,其间举办了系列设计峰会,以及十大设计领域高峰论坛,各国设计领域专家学者和企业家围绕设计如何赋能全球互联,以及AIGC技术如何推动设计行业高水平发展展开讨论。那么,AI时代下,设计都发生了哪些新的变革?

  今年以来,面对ChatGPT的冲击,国内诸多科技公司纷纷入局,开发并完善人工智能通用大模型,尤其是面向设计师的通用创作工具可谓层出不穷。早在2015年,阿里巴巴就自研了一款设计AI产品“鹿班”。7月6日,在2023年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阿里云宣布推出通义大模型家族的新成员——通义万相。这是一个进化中的AI绘画模型,较之鹿班,通义万相的功能更全面,应用场景范围更广泛,广告、设计、游戏、电影、艺术创作等领域都能利用这种技术生成相关的图像或画面。同时,没有绘画和设计基础的普通人也能够最终靠这一模型创作出令人惊艳的图像。

  8月15日,科大讯飞举办“讯飞星火认知大模型V2.0”升级发布会,在多模态能力上,讯飞星火在图像描述、图像问答、识图创作、文图生成、虚拟人合成等方面做了全新升级。据科大讯飞副总裁方明介绍:“大模型之所以可以赋能艺术创作,是因为它拥有自我学习、进化和升级的能力,可以像程序员一样自己写代码,并具备多模态的识别、输出和输入能力。以设计为例,AI可以根据你的要求以高质量、超高的性价比的方式助你完成创作,并摆脱一些低级和繁重的基础工作,有更多的时间来发挥自身优势。虽然其输出的效果赶不上学院的老师和同学,但在美术领域也能达到入门级水平。总之,AI可以降低艺术创作的门槛,使那些过去虽然热爱艺术,但对进入艺术殿堂感到望而却步的人,也能够更有勇气和信心踏入这样的领域。”

  9月20日,在合肥举办的通用AI创新发展大会上,HiDream.ai智象未来创始人兼CEO梅涛正式对外发布了“智象视觉多模态生成式大模型”。基于这一模型,HiDream.ai智象未来打造了一款面向所有设计师的通用创作工具——Pixeling(千象),它不仅支持文字生成图片、文字生成视频、视频编辑、图片生成3D等功能,未来将陆续开放图片编辑、图片生成视频、制作短剧等更多创作功能。据HiDream.ai联合发起人兼首席运营官王科介绍,“AIGC大模型作为一种全新的内容生产方式,能够激发人们的创造力,这一点对艺术创作来说非常有价值。AI时代真正来临后,艺术可能会从神坛逐渐走进寻常百姓家,它会让普通人也能够做出好的创作,实现成为艺术家的梦想”。

  此外,百度的“文心一格”、腾讯的“混元”、华为的“盘古”等AI大模型,都可以灵活支撑图文全场景AI应用,可用于产品设计、艺术创作等领域。虽然面向设计师的创作工具在不断产生,“但目前这些创作工具还是以单点的AI绘画为主,整体都是刚开始发展的阶段。设计本身也是一个行业,同时衍生出平面、工业、建筑、动画、影视等不相同的领域,未来发展一定是基于不同设计的工作和具体问题,结合AI技术形成垂直的解决方案”,阿里巴巴国际数字商业集团AIGC业务总监顾伟介绍道。

  虽然人工智能通用大模型刚刚兴起,研发的专用于设计师的工具还处于初始阶段,但它们强大的功能,预示着人人都可以参与设计的时代已真正来临,我们也郑重进入艺术设计与人工智能协同创作的新纪元。

  当前的AI技术,从其底层技术逻辑而言,依然是传统三基石——算法、算力和数据的堆积,人工智能依然主要是依靠数据驱动进行设计工作。在刚刚结束的杭州第19届亚运会开幕式上,就有多个利用人工智能辅助创作的亮点。

  9月23日晚的杭州亚运会开幕式上,上亿名来自全球各地的“数字火炬手”一起在虚拟空间“点燃”亚运圣火,成功打造了亚运史上首个数字点火仪式。为实现这场“数实融合”的点火仪式,主创团队与支付宝工程师合作,通过自研Web3D互动引擎Galacean、AI数字人、云服务、区块链等多种技术,最大限度保障手机用户都能够最终靠“智能亚运一站通”小程序成为亚运数字火炬手,将手里的数字火炬传给其他人。杭州亚运会开幕式当晚,有超一亿的观众参与数字点火活动,他们的每一个祝福化成每一颗粒子,在场馆外围逐渐升腾汇聚,形成粒子数字火炬手,并从钱塘江奔跑进主体育场,和现场的火炬手共同点燃主火炬。此外,通过融合AI智能、数字孪生、VR等技术,智能终端用户还能够最终靠“智能亚运一站通”进入“亚运元宇宙”,观众可以在这里创建自己的人物角色,沉浸式体验包括亚运场馆、城市文旅、亚运个人藏馆三大创意空间在内的虚拟3D世界。

  在《钱塘潮涌》节目当中,为了让潮水达到逼真的效果,视效团队前期通过航拍等方式,搜集了各个季节钱塘江潮水的不同状态,同时,还对潮水的流动和翻涌、钱塘潮运动的速率以及打到岸边再回来的速度等进行精准的测算,并做了超高比例的还原。这种通过大数据的信息模型,依托算法自动生成的创新设计,也是人工智能背景下设计创作表达的重点。

  人工智能驱动艺术设计创作模式的变革,人机协同成为设计的一个重要模式。9月17日,由中央美术学院牵头,中央美术学院副院长邱志杰负责编撰的《AI+Art》,在“中国人工智能学会(CAAI)系列白皮书”发布会正式亮相。其中关于AI艺术创作,《AI+Art》中提到:“现今的AI工具开始扮演了艺术家的辅助角色,例如利用GANs快速生成草图,从中筛选出最具创意的作品细化。从这一发展的新趋势来看,AI不再仅仅是艺术创作的尝试,更是开始深入地、有系统地融入艺术创作的每一个环节中。”

  由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牵头,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鲁晓波立项的“中国风格文化创意及智能产品设计技术集成与应用示范”项目,是设计学科首次主持立项科技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通过对中国风格做了大量的研究和界定之后,开发一系列软件工具来辅助具有中国风格的设计,在陶瓷、服装、家具、高铁和手机等典型行业实现作出了一系列示范和应用。

  随着AIGC的爆发式增长,传统的设计思维与工作方法受到巨大冲击。基于此背景,国内高校陆续聚焦人工智能技术在艺术设计教育中的应用。

  在2023级新入学本科生的大一阶段,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打破了原有按系或者专业来授课的传统模式,而是把200多位新生打混编班,让他们接受统一的基础通识课程培养。在此基础上,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也调整和完善了本科生的整体培养方案,让不同学科之间互相打通。对此,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在课程讲授环节会引入一些人工智能知识和工具,或者通过与应用实践关联紧密的课题引导学生完成设计的具体方案。这一套教学—研发—应用的培养逻辑,形成了一个不断循环迭代的人才教育培训新生态。在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党委书记覃川看来,针对人工智能的挑战,在人才教育培训上可采用以下措施:“第一,以积极的态度看待人工智能,同时也要客观冷静理性地去分析它存在的利与弊,进而落实到具体的培养人、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等各方面的工作中。第二,在充分调研讨论的基础上,继续探索在人才教育培训方面可能的路径。第三,未来设计要从个人层面的创意创作发展到复杂多元的应用场景,对此学院要组织团队利用多学科的力量开展相应工作。”

  在中国传媒大学关于设计的课程中,有大量AI工具的穿插和应用。以中国传媒大学设计思维学院为例,其主要目标是对学生进行设计创新教育。据中国传媒大学设计思维学院院长税琳琳介绍:“教学上,我们采用新型的教学模式,通过具体的项目制作为学生的设计命题,让他们直面复杂的现实问题。在这个命题之下,中国传媒大学设计思维学院将不同专业的学生打叉组成学科小组,邀请四位不同专业的教师同时授课。例如我所处的教学小组中,就有游戏设计、工商管理、数字媒体艺术等专业方向的教师。我们大家都希望通过这样的方式让不同的学科专业之间形成交叉和碰撞,从而培养小孩子们的创造力。我们的目标是面向未来,培养高端的、融合型的、有创造力的人才。”

  把AIGC引入教育,会使教学发生根本性的变化。据中央美术学院城市设计与创新研究院创建院长王中介绍:“传统设计师的培养模式中,从创意到技术到作品到产品是一个闭环,但在当下,受人工智能的影响,设计师还需要具备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使用者真实的体验、IP、新的技术平台应用、人文审美等方面的知识,因为视野决定距离,只有眼界宽广,才有机会创造经典的设计。所以未来学校的设计师培养,比拼的不是学生应用新技术平台的熟练程度,而是他们的眼界。越是人人都能参与设计的时代,设计师就越有门槛,学校应用创新思维,教授学生的共情力、洞察力,这一点很重要。”

  在人工智能时代,知识无所不在,唾手可得,那么教师能教授学生什么?在湖南大学校务委员会委员、设计艺术学院学术委员会主席何人可看来,“设计这门课应该由学生自己创造课程内容,自由选择课题,然后去寻找合适的工具去完成研究,获得设计并传播出去。这是未来设计教育一个重要的改革的方向”。

  坚持以绿色发展理念为引领,对设计提出了高要求。武汉理工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名誉院长、中国工业设计协会特邀副会长陈汗青认为“设计人才的培养如果离开了国计民生的重大需求,可能就成了无源之水、空中楼阁。从这个方面来看,我们的课程设置一定要结合实践,特别是市场和社会需求的实践,要把学生带到一线进行培养”。

  而站在企业的角度,顾伟认为:“高校的人才培养除了新兴技术的学习外,还需要培育学生们的产品思维,以及对市场、商业的理解。以工业设计为例,当前的AIGC能满足设计的草图上色、创意发散等需求,但是接下来产品如何量产、如何定义内容等问题是需要人来解决,这是机器无法替代的。这就要求我们把学校、产业、机构的能力整合在一起,通力合作,更好地推动国内数字化人才的培养。”

  我们正处于数字化的经济时代,数字孪生让我们的制造方式、生产方式、生活方式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尤其是元宇宙概念的提出,我们的生存环境除了一个现实的物质世界之外,还融入了一个更浩瀚的虚拟世界。虚拟和现实世界的融合既给我们的发展空间带来了无限可能性,同时也带来了更大的挑战。如何构建一个具有人文情怀、有科学、有效率、有温度的生态和环境,这是在数字孪生的时代背景下,给设计提出的一个具有挑战性的重要历史使命。

  9月24日,2023北京国际设计周主题展之一的“未来图景”展览在北京万科时代中心NEEDART艺术空间开幕,据展览策展人陈娱介绍:“此次展览中的作品多基于人工智能技术,通过设计构思了未来城市AI对人类生存的影响,其中《人工智能城市》构建了未来生活、未来移动、未来医疗、未来教育等多个模块场景;《隐藏同款》通过30个宇航研发后普及民用的物品,邀请观众共同构想太空宜居性的新愿景。”9月26日至10月2日,由特赞科技Tezign策展,位于2023世界设计之都大会产业馆核心展区的的数字设计展,以AIGC为代表性切片,展示AIGC数字设计的发展的新趋势和产业动向。

  当AIGC技术为设计带来无限可能后,设计思维变得比以往任何一个时间里都更重要和不可或缺。在税琳琳看来,设计思维强调跨学科性、前沿性、人文性,即产品设计要有以人为本的关怀,要有商业的落地可能性,要有前沿的科学技术,这也是设计思维的核心。

  AIGC时代,设计师应具备哪一些设计新思维?鲁晓波认为:“设计最重要的目的是发现人的真正需求,并利用合适的科技原理,以最少的资源消耗、最小的环境代价,设计出拥有非常良好使用者真实的体验的产品,为人类提供真切的服务。而AI本质上是赋能人类工作的便捷工具,是按照人的意志进行计算,从而自动生成、实现人类的需要。从这个意义上说,人工智能仅仅是对人的大脑、创新、智慧的一种模拟,而人类的想象力、创造力、社会责任感、人文情怀才是最重要的。这就要求设计师在冷静的技术环境中仍能保持人类的情感和共情力,因为科技越发达,人们对情感的需求就越高。此外,设计师要努力培养和提高自身的洞察力、联想能力、推理能力和人文素养,这才是未来设计师的立足之本。”

  在Meta公司设计师朱子昱看来,设计思维是一种关注共情、创造力和产品原型迭代的一种产品研究开发方式,它是基于以用户为中心的设计理论而开发出来的,是基于对客户的真实需求和使用者真实的体验最深层的理解,随后为他们提供有价值的解决方案。“在AI时代背景下,对于未来设计人才的需求。首先,对于人的理解和洞察是设计师最重要的核心价值;其次,可使用多种多样的AI工具来拓展自身的能力;最后,创造新的设计模式,链接新和旧,并把新的技术融入人们的生活当中。总之,设计思维将是我们的指南针,让我们深刻理解用户的需求,简化和改变设计过程,并为未来的设计人才提供更多的机会”,朱子昱说道。

  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设计的未来将走向何方?AI有没有可能代替了人类所有的设计和创作?在2023AI与设计创新论坛上,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人工智能研究院名誉院长张钹回答了AI会不会超越人类的问题,“从目前情况看,人工智能超不过人类。它要超过人类,一定要解决一个问题,即机器有没有自我意识?大多数人认为机器不能发展到具有自我意识,因为AI基于硅基生命,人类是碳基生命,这两个完全不同的硬件现在很难想象得到同样的结果,所以从这一点来看,至少目前请大家放心,AI要超过人类是不可能的。同时,我们制造人工智能的目的也不是想要造出跟人类一样的智能机器来代替人类,这不仅不可能,而且没有必要。从这个方面来看,未来人与机器的关系一定是和平共处,各自发挥优势,在绘画这样的一个问题上也会是这样”。

  书画频道艺术培训 名家云集现场传授 现正火热报名返回搜狐,查看更加多

返回顶部